小微普惠业务原理—小微企业平均存活期只有4年怎么风控

2024-06-30


许多研究报告都有提到小微企业的平均存活期短。小微企业平均寿命3-5年左右,非小微多在10年以上。小微企业平均存活周期4.13年,其中存活时间小于3年的小微企业占比接近50%,近一半小微企业没有存活过一轮经济周期,抵御风险能力较弱。非小微企业平均存活周期6.61年,存活10年以上企业所占比达44%。

| 赖以涵   微函树咨询   合伙人
来源 | 赖以涵的小微笔记

很多人只看到小微企业的存活期短,但却没有把整段话看完,其实大部分的小微企业是撑不过前三年的,50%的存续期是按注册与注销的比率来测算,但如果以实际经营的角度来看,可能实际存活10%都不到。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把准入条件加入成立满三年,排除掉新创企业,就可以将客群画像的平均存活期大幅提高。

第二、小微企业其实包括小型企业与微型企业,如果我们再将规模限定在小型企业而不是抗风险能力更差的微型企业,那么将会更加提高客群画像的平均存活期。

笔者在这再不厌其烦地说一下,小微企业不是风险高,是抵御风险能力低。这两个并不相同,一般我们说的风险高指的是「现在」的风险高,但事实上小微企业在申请额度时,经过风控审查过的承租人,通常在「现在」的时点风险是低的,只是「未来」景气波动时的抵御风险能力低而已。所以风险缓释措施与租后管理对小微企业极其重要的。

笔者曾听到许多人说回租赁的设备标的物不重要,那是不够了解小微企业特征的说法。我们很在乎设备,只是在乎的方式与传统产业租赁不同而已,租后管理的做法也不同,结合我国司法国情,如果只是装个设备监控,笔者是觉得没什么用。

当然有的公司自恃风控专业,可以专门针对新创且高科技型企业做风险控制,但普惠业务的背后是大数法则,对某个行业专精的风险政策的初衷就不是普惠业务的本质特征。

所以普惠的筛选客户的原理跟行业专业化的原理其实是颠倒的,在普惠业务里我们相信我们是做债权,收的只是微薄的利息,对行业再专精报酬也有限,另外就是现代社会的特征就是不确定性强,未来愈来愈不可预料,再加上小微企业的抵御风险能力特别弱,行业风险影响不可控。

面对高度不确定性的业务,如果没有高报酬作为补偿,那风险与收益就不匹配,但我们既不是高报酬的股权融资,大多时候我们身兼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没办法收高昂利息的。

所以我们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安稳地将本金收回来。在这前提下,普惠业务的筛选客户的原理就很朴实无华,未来不可测,那我们就尽量不要投放给会被产业政策、地缘政治、行业周期性强影响的企业。再加上分散做小以达到自然避险的风险政策,就是普惠业务降低不确定性的核心风控原理。换句话说就是人定不胜天,鸡蛋不放同一篮子。

哪怕这个行业前景再好,其实跟我们也没有关系。就像光伏,好的时候资本疯狂投入,他们赚的是不确定性带来的财富。而投租连动最怕钱都是别人在赚,荣的时候没有一荣俱荣,坏的时候却是一损俱损。

| 赖以涵   微函树咨询   合伙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