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7日,国务院下发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一个5万亿的市场机会展现在了眼前。作为与设备关系最为密切的租赁公司,似乎迎来了大展身手的机会。可是,调研一圈后发现,市场需求似乎没那么多,租赁价格没有任何竞争力,并且国家及多个地方出台的设备更新支持政策,也压根没提及租赁公司,何其尴尬!在监管部门强力推动租赁公司回归设备本源,做好“物”这篇文章的背景下,如果缺席这场设备更新“盛宴”,租赁公司翻身的机会就极其渺茫了。
一、租赁公司的业务空间
据国家发改委测算,全国设备更新规模在5万亿元。但在当前经济下行、需求不足的背景下,好多企业似乎没有设备更新的主观动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强化标准比对、优化体系建设,加快制修订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领域标准,到2025年共完成重点国家标准制修订294项,有力支撑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如果标准提升,那么企业就会面临“达标”的要求,设备更新似乎又成为企业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同时,我们已步入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即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互联化转型是对企业的跨时代要求。所以,设备更新的需求一定存在,也必将会释放出来。
为支持设备更新,中国人民银行近日设立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再贷款全国总额度5000亿元,其中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再贷款4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政策执行至额度用完为止。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申请,参考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的备选企业名单和项目清单,自主决策是否发放贷款及发放贷款条件。金融机构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对于在备选企业名单或项目清单内符合要求的贷款,按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
人行政策出台后,租赁公司普遍“酸酸的”,银行贷款本身利率就低,再享受特殊支持,租赁公司看似丝毫没有还手余地。但仔细分析政策之后,租赁公司还是有一定空间的。一是能够享受再贷款优惠政策的企业不多。企业必须入选工信、发改的项目库之后,才能够享受再贷款支持,而要入库,需要满足相对较高的条件。二是整体额度5000亿元,并不能满足所有的融资需求。
根据浙江省地方金融局副局长陈姝所述,融资租赁的业务模式有三大优势。一是融资期限比较灵活。融资期限可以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资金情况来灵活设定,期限最长可以和设备的使用期限相匹配。二是无需额外担保。融资租赁是通过“融物”来实现“融资”的,因此就不再需要企业提供房产、土地等额外抵押。三是可提供增值服务。因为融资租赁可以发挥与产业资源联动较为紧密的这样一个优势,为企业提供相关的增值服务。比如租赁公司通过和厂商的深度合作,一方面可以通过批量化的采购,从采购源头上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协同厂商,为企业提供设备的包括维修、保养等一系列的租后服务。
所以总体上应该说,融资租赁这个服务模式是比较适合设备更新的长周期、大规模资金支持的需求。
二、支持政策梳理
(一)设备更新税务政策优惠
2023年8月1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设备、器具扣除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37号,以下简称37号公告),将政策期限延长至2027年12月31日。即企业在2024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企业取得固定资产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外购、自行建造、融资租入、接受捐赠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设备 器具扣除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执行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46号,以下简称46号公告)规定,可以享受政策的固定资产取得方式,是“购进”,即以货币形式购进或自行建造两种形式。其中,购进即购买,自行建造所使用的材料也是购进的,因此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也允许一次性扣除。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虽然一般所有权会最终归属于承租方,但并不属于规定中“购进”的范畴。所以,在实际业务操作中,为了享受该项税收优惠政策,可能存在“直租”转“回租”的问题。
(二)支持融资租赁参与设备更新的政策
在天津、上海、广东、浙江、江苏、重庆、山东、湖南、湖北、安徽、河南等地政策中,提到了支持融资租赁参与设备更新。
1.天津。《天津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支持租赁公司专注细分行业,实现专业化发展,为实施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提供支撑服务。
2.上海。《上海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计划(2024-2027年)》:探索应用融资租赁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设备更新,推进“政银保担企”对接机制。《上海市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创新产品扩大应用的专项行动》: 对投资2000万元以上符合条件的技改项目优先给予贷款贴息和融资租赁补贴支持;对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项目,给予不超过融资租赁合同设备投资额5%,最高2000万元的补贴。
3.广东。《广东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综合运用银行贷款贴息、保险增信补贴、融资租赁补贴与贷款风险补偿等加强对技术改造的支持。推动融资租赁服务工业、教育、医疗、农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更新。《广州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工作方案》:组织银行、基金、融资租赁机构等社会资本深度参与工业领域设备更新。
4.浙江。《浙江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举措》:推动金融租赁、融资租赁公司发挥“融资+融物”的经营优势,强化省属国有融资租赁企业带头作用,为需求主体提供设备直接租赁、售后回租等金融服务。《支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省级财政政策总体方案的通知》:支持运用融资租赁工具服务设备更新。对企业通过直接租赁方式取得设备的,视同购买设备同等享受企业技术改造奖励;鼓励引导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开展服务设备更新改造工作,适当降低企业融资租赁成本,省级财政统筹促进企业融资奖励资金,对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业务按照适当比例给予奖励支持。政策期限为2024—2027年。
浙江省还专门出台了《运用融资租赁工具支持设备更新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1)推动租赁公司聚焦细分领域,优化产品服务。鼓励租赁公司结合自身优势,重点拓展直接租赁服务模式,探索开展经营性租赁,以满足企业设备更新的多样化需求。
(2)建立供需对接机制。通过数字化平台等方式,促进供需双方有效对接匹配。发改部门牵头排摸有设备更新租赁需求的企业清单、项目清单,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牵头梳理租赁公司各自擅长的细分领域清单、产品服务模式清单。
(3)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建立融资租赁供需清单对接机制,主动排摸、滚动更新、及时对接,同时吸纳设备领域的相关的技术专家加入顾问团队,加强融资租赁等金融专业知识的宣传。
(4)强化政策支持。省级财政对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业务给予一定奖励支持,推动租赁公司降低企业租金成本。对企业通过直接租赁方式获得设备的,视同购买设备享受同等的技术改造奖励。鼓励银行机构对服务重点领域设备更新且信用状况良好的租赁公司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5.江苏。《江苏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鼓励融资租赁参与教育、卫生健康等重点领域设备更新。
6.重庆。《重庆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开展重点用能单位产品设备能效诊断,鼓励企业采取融资租赁、节能效益分享等模式,与节能服务公司开展节能设备和技术改造合作。
7.山东。《山东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用好再贷款、融资租赁等金融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
8.湖南。《湖南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创新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
9.湖北。《湖北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支持金融机构发放优惠利率贷款,探索设备融资租赁合作新模式。
10.安徽。《安徽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推动融资租赁服务工业、教育、医疗、农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更新。
11.河南。《河南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财政政策》:实施制造业设备更新融资租赁补贴。对工业企业采用直接融资租赁设备方式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支持,按照设备融资租赁合同额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20%给予补贴,单个企业年度补贴不超过200万元。
三、租赁公司如何参与
(一)建立设备更新业务获客渠道
1.对接政府。与各地方工信、发改、招商等部门建立联系,将租赁服务内嵌成为各政府部门服务企业的一环,及时掌握相关信息。
2.对接设备厂商。对照设备更新方案,梳理此次鼓励的重点领域设备生产厂商信息,建立合作关系,及时掌握客户设备需求信息。
3.对接银行。建立银租合作,共同满足客户的设备融资需求。
(二)建立设备更新服务保障体系
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弥补短板,租赁公司必须提供菜单式、综合化服务,围绕“设备更新”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为客户提供决策支持和服务保障,提升客户的体验感。
1.新设备怎么买。提升自身“设备认知度”,了解并掌握重点领域设备信息,可以为客户购买提供辅助决策。
2.旧设备怎么卖。发挥租赁公司产业链能力、设备管理能力,帮助企业做好旧设备的处置。
3.优惠政策怎么用。要掌握各地优惠政策信息,帮助客户及时申领相关政策优惠。
租赁公司不能过分纠结于自身禀赋不行、价格不行等劣势,而必须俯下身来,贴地推动,打造自身设备领域的专属能力,全面提升服务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