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雄安租赁总经理吴军:以金融创新模式立足产融结合、防范经营风险赋能基础设施投资建设

2022-10-27


      今天谈的主题是基建投资建设,通过我们的所思所想和落地跟大家做一些分享和参考,也希望可以跟各位交流一下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下面我代表中交雄安租赁以服务主业、做强专业、引领行业,以金融创新模式立足产融结合、防范经营风险,赋能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跟大家做个交流。

第一部分:公司基本情况及产业背景

  中交雄安租赁是20181119日完成了工商登记,2019年正式运营,注册资本金30亿,由中交集团下属中交租赁、中交疏浚、香港海投发起成立,是中国第一家带有雄安标识的融资租赁公司,是河北省最大的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

      公司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立足主业,以产融结合为发展理念,推动中交集团“三重两大两优”经营策略落地,努力成为基础设施融资租赁专业引领者,中国交建主业发展的助推者,设备资源整合的参与者,产业链价值的发现者,新兴产业培育的探索者,着力打造成为国际一流融资租赁综合服务商。

      2021年是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全年签约合同额、投放额、资产总额均突破“百亿大关”。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完成新签合同额260亿元,完成投放额220亿元,利润总额4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均超50%,开业至今保持零逾期、零不良,业务遍及京津冀等22个地区及德国、巴拿马2个海外国。

  作为央企系融资租赁公司,公司始终秉承“产业金融”初心,坚持“无中生有、创造项目”“无创新无雄安租赁”经营理念,根植集团主业,充分发挥融资租赁以融助产、以融促产功能,为集团主业单位及其上下游提供全流程、定制化金融服务方案,助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

  三年来,公司通过BLT基础设施直租”、“回租+杠杆”、“联合体投标”、“租赁+保理”等模式,在项目实施前期,协助集团内施工局中标项目,打造“投融资+建设+运营+租赁”四位一体模式,形成资源整合平台。其中,公司以“回租+杠杆”模式直接拉动主业280亿元,同时带动项目的设备提供商、车辆提供商,充电桩运营商等上下游的发展,助力主业开展的同时为业主提供项目全生命周期资金支持。

  如果只是给客户和平台提供一个资金支持的话,这条路必然是走不通的。因此需要我们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模式来创造性引导他们走下去。比如我们通过五个亿租赁资金撬动了福建省某122亿元工程项目,项目带动了工程机械、车辆、小车、洒水车各种行业的发展,再比如四川某生态保护项目等等,都是通过这种模式,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各个行业发展。

  通过“回租+定向支付”、“正反向保理”等模式解决项目实施中期施工局资金需求,如四川某生态环保项目等。通过“长期应收款保理”、“PPP设施回租”等多种模式,有效改善项目后期施工局现金流。

  此外,公司还加强金融创新,促进产业、科技、金融形成良性循环,落地“回租+E单定向支付模式”、“E+资产让渡模式”、电子银承线上直贴业务、河北省首单基础设施租赁物应收租金再保理融资,为客户解决融资需求的同时降低企业成本,有效践行“两降两控一治一快”工作要求。

第二部分:服务主业型基础设施租赁

  目前“十四五”期间,国内金融市场信用风险蔓延升级,优质资产争夺战愈加激烈,纯资金业务陷入“低风险、低利差”双低局面,类信贷模式限制日益凸显。从商业模式来看,租赁行业类基础设施、类资产信贷业务面临挑战,深化转型迎来机遇,租赁行业正逐渐向“资产经营型”“综合服务型”“平台生态型”等新形式转变,探索传统资金类业务的补充模式,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服务主业”是央企集团赋予产业系融资租赁公司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将责无旁贷践行“围绕主业、服务主业、拉动主业”这个主责。

  一是“内生化存量”,以内部主业单位存量资源拓展基础设施主业发展资源。融资租赁作为一种资产金融业务,其本质就是通过资产的资本化,实现对当期发展资源的拓展与补充。产业系融资租赁公司通过租赁、保理产品的嫁接,将基础设施领域生态系统的设备、设施类资产转变为可用的“当期资源”投入基础设施再生产、再创造,做强资源拓展,做优产业发展。

  二是“外延助增量”,利用外部业主的基础设施资产资源助力基础设施主业创造增量。通过金融产品的杠杆作用撬动基础设施产业,带来经营增量,为外部业主解决资金困境,缓解项目融资压力;为集团增加产业收益,降低金融成本。产业链融资租赁链接内部产业市场与外部金融市场,利用融资租赁优势,促进实体资产有效整合,将业主存量资产价值有效激活带动外延增量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三是“防范经营风险”,协同基础设施主业防范及化解风险。金融与产业的风险属性、经营视角天然有别,金融方评估为产业项目“二次”把关,金融“入征信、加资产、增信用、强担保”等管控手段可加固主业项目保障,金融资金的监管、金融工具的使用能锁定产业回款、减少资金风险。公司构建“产业+金融”双风控矩阵,以专业市场化金融服务,实现集团层面对风险的整体联控,协同主业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三部分:基础设施融资租赁创新模式分享

  国内基础设施融资租赁行业现已步入转型调整期。从外部看,行业监管新规推出,市场环境深刻变化,从内部看,租赁公司总体增速水平有所放缓,传统的融资租赁业务也面临增长瓶颈,积极创新、控制风险、谋求转型成为融资租赁公司的重要战略。

  一、围绕大交通生态圈的基础设施融资租赁,创新“投融资+建设+运营+租赁”四位一体模式

  中交雄安租赁聚焦“公路、港口、机场、停车场、物流、市政”等场景资源,通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为路由入口,建设各个场景的充换电站,搭建新基建绿色出行综合服务平台,链接绿色出行全产业链条,以交通设施为载体,构筑新基建绿色出行“车---网”全新生态圈。

  如中交集团为打造雄安绿色智慧交通,创造性地提出“城市交换中心”理念,并以该理念建设和运营了以私家车换乘功能为主导的市民服务中心CEC,以此项目为背景成立中交项目公司,项目运营收益包含包括停车费、广告位租赁费、充电桩充电服务费、公交场站租赁费、便民商业配套经营收入、物流收入等,融资租赁公司以设施租赁模式参与到与CEC道路基础设施建造、道路智慧化升级改造、5G基站及配套设施建设中,以新能源车及配套设备融资租赁、经营租赁模式提供资金融通服务,同时充分考量融资租赁租金与产业运营资金回流的匹配度。

  如某市航空产业园公共停车场PPP项目,由中交项目公司全面负责停车场停车位及充电桩的投资、建设及运营,租赁公司创新“投融资+建设+运营+租赁”四位一体模式,在利用融资租赁方式为客户解决充电场站项目资金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将充换电服务、分时租赁等多种商业运营形态植入于PPP基础设施项目中,提供“车---网”的综合解决方案,引入分时租赁、线上商城等多种商业运营业态增值收益,缩短项目投资回收周期。

  二、围绕智慧城市和城市更新,打造投融资模式服务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围绕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强化与雄安新区管委会高端对接,引导雄安新区促进租赁业发展政策出台。充分利用雄安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政策优势,助力公司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引领和带动雄安新区融资租赁产业的集聚发展。

       20211113日,《关于服务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促进雄安新区融资租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提出了融资租赁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加大对融资租赁行业支持力度、完善配套服务及行业监管体系等要求。大力支持开展绿色租赁、跨境租赁、投租联动、探索无形资产租赁等,为打造雄安新区融资租赁高质量发展聚集区提供了纲领性的支撑,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

  未来公司将把握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机遇,为新区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片区综合开发、绿色低碳发展、自贸区建设、科创产业集聚、数字经济发展等领域提供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高质量服务雄安新区非首都功能疏解及大规模开发建设。借助这个机会,希望更多志同道合的行业同仁一起加入雄安新区开发建设。

  围绕智慧城市下的文旅夜游和智慧照明,公司与良业科技集团合作,以“投融建+融资租赁”模式服务城市文旅夜游经济下的相关配套需求,用光讲好城市故事,进而展示城市建设者的设计理念,体现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质,促进城市文旅吸引力,从而起到了拉动城市旅游经济的效果。

  围绕“绿色建筑”领域,中交雄安租赁利用轻钢装配式、模块化箱房、重钢蝴蝶房、方舱结构等多种装配式建筑产品,以融资租赁、经营租赁等金融创新模式整合多种金融资源,与智能生态家居系统、光储充一体化系统、智能识别系统、监控系统等新技术结合,与林下经济、旅游经济、农业经济、酒店经济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智慧营地”、“智慧警局”、“特色小镇”、“特色民宿”、“休闲驿站”等产品组团,逐步打造绿色环保、智慧智能、安全一体化绿色建筑的产融生态圈。

  案例:雄安新区公安局“智慧警局”经营租赁项目

  中交雄安租赁在打造绿色装配式建筑特色组合产品,构建多元应用场景的同时,创新提供装配式建筑产业链金融服务,打造融资租赁产品,缓解客户一次性采购压力,解决建设期和运营期资金难题。利用“经营租赁+服务外包”模式,解决客户采购导致的资产负债率提升问题,让客户实现轻资产运营。同时,整合产业资源,提供服务外包,让客户真正实现拎包入住,科学规避项目后期资产处置等风险,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

  成功落地雄安新区公安局“智慧警局”经营租赁项目,通过创新租赁模式,破解体制机制难题,打造城市治理模式的典范试点,为雄安新区打造智慧城市提供了“中交样板”,被誉为雄安新区“绿色装配式建筑复制推广建设标杆”。

  三、创新模式赋能基础设施项目,以高端装备租赁为纽带助推基础设施产业升级。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公司加强清洁能源产业研究,布局海上风电安装产业,通过融资租赁助力中交集团打造海上风电安装船队。利用“经营租赁+进口设备租赁模式”,引进国际上被称为“雷神之锤”的孟克3500液压打桩锤,该设备在雄安新区自贸区海关报关清关,将成为国内海上风电、桥桩基施工的又一“重器”,直接为集团新增60亿元海上风电基础设施项目。公司立足国内市场海上风电产业需求,发挥融资租赁产业孵化功能,打造“冠盛模式”,以中小企业作为承租人,创新经营租赁+融资租赁背对背结构打通信用屏障,将央企资信与中小企业资信链接,帮助境内企业引入进口高端装备,助力国内绿色能源基础设施产业升级。

第四部分:基础设施融资租赁风险合规控制

  目前市场化融资租赁公司操作的信贷类基础设施租赁项目较多,中交雄安租赁认为基础设施融资租赁业的风险管理必须立足产业链,在传统信贷化融资指标的基础上充分考量产业风险视角、金融风险视角、资金监管维度三个维度,提出“三强理论”,有效防控风险。

  一是准确把握行业趋势,从产业视角加金融视角进行风险研判。

  首先,公司依托中交集团在基建行业强大的品牌效应与影响力,协同集团主业单位在各地开展深度经营,在前期项目获取、价值研判、方案设计,后期资产管理和风险化解方面有更强话语权与把控力;其次,通过融资租赁的介入,取得工程项目主导权,将施工单位的应付工程款转化为金融机构的应付融资款,从而更有效地约束业主还款,降低项目整体风险;最后,在项目研判中区别于市场化租赁公司的信贷审核思维,公司紧跟集团“三重两大两优”的战略方向,布局传统集团优势行业及新基建、绿色智慧等国家政策支持方向,依靠集团专业评委的多年投融资运营经验分析判断基础设施项目的还款能力、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多方位、多角度、全链条将产业风险研判视角融入项目评审。

  二是基于产业视角进行基础设施租赁项目结构设计,利润共享、风险共担。

  在项目谈判初期,与主业单位合作为业主提供一揽子“产业+金融”服务方案,一手托两家,整合产业资源,控制集团风险,同时通过融资租赁为集团导入优质业主,拉动主业,实现共赢;在资金投放后期,由公司与主业单位共同承担资产管理职责,借助主业单位长期深耕所在区域市场的把控能力,实时监控承租人资信情况;在风险化解方向,租赁物件及承租人抵质押的土地、房产、设备等主业相关类资产均可协同主业单位共同处理或合作开发。

  三是科技赋能控制基础设施租赁资金流向合规、项目风险可控。

  公司将融资租赁与供应链产品通过金融科技有机结合,完成中交雄安租赁“直租+E单”、“回租+E单定向支付”、“E+资产让渡”,通过线上平台产品将客户原始资产转变为数字资产,监控资金流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防止客户挪用资金进入地方政府隐形债务、房地产、两高一剩等不合规方向,进而实现租赁操作规范化、风险控制数据化、信贷资金管理穿透化、资产租后管理可视化。

  最后,中交雄安租赁将继续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勇担央企责任,展现央企担当,紧抓大变局时代的新机遇,守好产业初心,推动战略升级,持续创新驱动,以服务主业为己任、做强专业为目标、引领行业为愿景,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客户有需求、公司有优势,双方有共识、合作有共赢。未来,中交雄安租赁愿与您一道携手共进,同心同力同发展,贡献中交雄安力量!


分享